人少景美,黄埔这个主题公园值得秋日一游
人间朝暮,叶落惊秋。
立秋刚过,北方已渐渐进入梧桐月明的分明景色中,广州虽还是大袖短衫,却也因台风雨水泛起了若有似无的秋意。

秋意兴游,但现在响应疫情防控号召,更多的市民选择了就近出游,景美人少成了大家的追求。而在黄埔,就藏着这么一处宝藏打卡地
——黄埔区廉洁文化主题公园,不仅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更是人文荟萃,一石一木皆成趣。
廉洁文化主题公园是黄埔区纪委监委以香雪公园梅林为依托,因地制宜打造的廉洁文化主题公园,目前展示的是清梅园第一期的“梅韵清风”主题。
接下来,不妨先一同“云游”廉洁公园,赏“梅”吟秋。
清梅园
清梅园名之由来,一是源于香雪公园独特的白梅林海,每年冬至前后,梅花怒放,洁白晶莹,远望如漫天飞雪,
成为远近闻名的“萝岗香雪”一景。二是自古以来文人骚客赋予梅的精神气节,并延续至今。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引用了元代诗人
王冕《墨梅》中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借以说明“我们不需要更多的
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彰显了一个大党、一个大国的从容和自信。
香雪廊

来到香雪廊,就必须讲一讲发生在这里的文人故事。1962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到萝岗赏梅,与钟踏梅因书法相识。钟踏梅是广州萝岗人,出身于贫苦农家,少年时在私塾就读,酷爱书法,书艺精湛,村里有关议事记录、邻里婚嫁喜庆、回书答柬、撰写对联等事,都请他帮忙,他从不推辞。二人临别时,郭沫若向钟踏梅赠诗一首,“明洞原非洞,合村人姓钟,梅稠留萼绿,荔茂射枝红。”钟踏梅回赠诗后,郭沫若又赠道:“萝岗风物桃源似,遍地梅花颂有年。公社为家多俊杰,诗翁有笔一神仙。”留下了一段“踏雪寻梅”的佳话。
梅景再现
梅林曲径,清幽静谧,漫步其中,心境不觉安定。待到寒冬,公园里种植的3776棵梅树,一夜绽放,更有寒香扑鼻。

《踏雪寻梅》 廖志远/摄
从古自今,人们喜爱梅花,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外在,更因为她的风骨。我们崇清尚洁,
而梅花也蕴含了“清”的寓意。明朝的“花甲县令”冯梦龙去到贫穷小县当官的时候,
把清正廉洁的前辈知县戴镗作为学习的楷模,为新建的戴清亭赋了一首诗,其中有“
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一句,表达自己愿做一株不畏风雪、清香永驻的老梅的高远志向。

沿着香雪廊,可见一石,上赋一诗:闻道梅花坼(chè)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这是诗人陆游的《梅花绝句其一》,由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李文辉老师书写,镌刻其上。
这首诗是1202年陆游退居故乡山阴时所写的,当时他已七十八岁。他一生酷爱梅花,将梅花作
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在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他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
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

入眼皆风景,林下一石一木,都值得细细品味。
梅韵清风阁

在文学艺术史上,关于梅的诗词和书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梅经历了从
“果子实用”到“花色审美”,再到“文化象征”的一系列嬗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梅文化。
“梅韵清风阁”集中展示了咏梅的8首诗词,3副画作,以字说廉,以诗言志。

张大千《梅花》
关山月《老梅又报一年春》

穿过画作,前方为棋盘装设,寓意步步为廉,任何一步踏错就可能满盘皆输,廉洁自律走好人生每一步。

诗言梅志板块展示了五首与梅花相关的诗词。

为赏梅花意自芳,
狂风横雨上萝岗。
冰魂铁骨依然好,
洗尽凝脂不褪香。
该诗为中国著名书法家、印学艺术家秦咢生所作。1983年1月,著名文化人士关山月、卢孩、秦咢
生等40余人前来萝岗赏梅雅聚。当天大雨小雨淅淅沥沥,大家一路撑伞一路赏梅,别有一番滋味。
秦咢生感怀此景,提笔做此诗。秦老久居陋室“莲花室”,即便名重一时,对人却是“谦和稳重,热
情爽朗”,热情扶掖后进。他从不自提身价,对诚心请益者几乎是有求必应,在画友们的作品之上,
多年来题下不少即兴佳句。秦老的高风亮节,就像是他的诗所写的梅骨梅息,芳香永存。
梅韵月影

“梅韵月影”一景,透过空间、光影的变化,映出梅花的景象,把梅花的含笑盈枝生动的刻画了出来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这首诗是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他所画梅花的风格,
也反映了他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操守。

廉洁文化主题公园,梅林景观雅致,所设景观量小却妙趣横生。当我们漫步其中,所看所感不止眼前之景,
更会沉浸其中,与梅对话,与古人对话,感受艺术给予我们美妙的意境。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主体备案号:粤ICP备 17160872 号